新时代 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民族工作新局面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朴松烈
党的十九大对五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给予了充分肯定,把民族工作摆上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个方面,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导。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关系长期和谐融洽,民族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牢固坚实。基于这一省情特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总目标,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两个共同”,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宣传教育,着力促进民族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创新开展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努力开创新时代吉林民族工作新局面。具体突出以下几方面工作:
落实差别化支持政策,促进民族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吉林省边境地区地处东北亚腹地,毗邻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边境线长1380多公里,这里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生态保护区、资源储备区和国家安全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安边先要安民,安民重在安心。
一是协调落实好各项差别化支持政策,从提高均衡转移支付系数、给予定额补助、落实边民补贴和护边员奖励、减免公益性项目县级以下配套等方面,对民族边境地区进行全方位支持,进一步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增强边境地区内生发展能力。
二是组织实施《吉林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林省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规划,加强统筹引导,整合资源力量,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发展产业、扩大开放等方面给予民族边境地区更大支持。
三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组织实施“百村万户”脱贫致富工程,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下资源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实施项目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边民增收。
四是抓好民贸政策的承接落实,支持民贸民品企业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在确保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供应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为民族边境地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突出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吉林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各民族文化有机融合,民族地区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得到全省各族群众的高度认同。这是民族团结非常重要的思想精神基础。要立足增进各民族文化认同,以传承载体建设为抓手,以大型文体活动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
一是抓好民族文化体育传承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民族乡村民俗文化展示馆,探索建立民族文化艺术创作基地等新载体,实现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等各行业传承基地全覆盖。
二是精心举办第二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系列惠民展演活动,使其成为发现培养人才、创造艺术精品、传播交流文化、凝聚振奋人心的民族大舞台。支持延边州歌舞团、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等民族艺术院团“走出去”“强起来”,创编打磨出更多的文艺精品。
三是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坚持村寨保护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民俗旅游、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因地因族制宜搞好规划设计,重点打造6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使之成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旅游看点、文化亮点和经济增长点。
四是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依托朝鲜语“三协”、蒙古语“八协”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朝鲜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开展双语和谐乡村(社区)创建活动,办好朝鲜语言文字网,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培养双语人才。
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共创共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吉林省的民族团结事业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特别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各族人民一直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进入新时代,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各民族各领域各行业的共创共建,丰富载体,深化内涵,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
一是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活动、民族传统节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时机,依托国家民委“一报两刊”、各级主流媒体、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成就,讲好吉林民族团结故事,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二是积极开展协同创建。紧密结合各地开展的党建、德育、文化、旅游等品牌活动,组织开展“互观互检”,创新完善“同心筑堡垒”“爱民固边”“民族团结邻居节”“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评选等特色活动,健全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
三是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以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目标,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切入点,以城市社区为着力点,推动建立社区民族工作网络和民族工作制度,加强与少数民族社团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完善协调合作、社会服务、法律援助等机制,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传统节日、饮食供应、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突出政策和法规保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障。在全面加强依法治国、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一是要紧紧围绕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协同落实好《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指导自治地方做好立法工作,为当地发展提供有效法制保障;二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加强综合协调,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要坚持依法治理,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提升层次,在落实政策中强化职能,在和谐创建中丰富内涵,在开拓创新中锤炼队伍,努力实现吉林省民族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