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林宗教 > 宗教理论研究
《人民政协网》:闵智亭的道教思想
时间: 2014-01-20 15:13:00 来源: 字体显示:  

  1.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

  闵智亭非常重视探讨道教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他在《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一文中指出,早在战国时代,齐国稷下黄老学派,已把黄帝、老子结合成一个体系。西汉初,“道家”和“神仙”还有区分,当时在用《老子》之学作南面术施政的“黄老道”中,老子是人不是神。东汉时,老子成为神,“黄老道”也成为神仙方术。东汉时形成的原始道教组织“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而《太平经》中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思想和追求平等理想社会的思想,无疑是从《老子》思想渊源中提取出来的。至于另一原始道教组织“五斗米道”,虽然杂糅了神仙、方术、数术、神咒等种种内容,但更是以《老子》为主要经典。闵智亭的上述论点,给人以两点启示:一是用历史的观点探索道教的起源和演变;二是强调道教是继承道家学派思想发展形成的,从而肯定道教的主流思想内容是老子的道家思想,而非其他思想。

  2.尊道贵德是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

  闵智亭在所著的《道教的根本教理及其核心信仰》一文中,开宗明义就指出“道”和“德”是道教的根本教理和核心信仰。“道教深信人通过一定的方术修炼,是能够返本还原与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存在。”“道”是什么?在闵智亭看来,“‘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共同的自然规律”。“德”是什么?闵智亭引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序文所说,“道之在我就是德”,强调“德”是“得于道果”,由此进而说“要想得道,必须积德”,“有德行的称之为有道之士”,“‘道’和‘德’同为道教的教理教义原则,是信仰和行动的总准则。”闵智亭还批驳了道教讲“无为”、“自然”、“守雌”、“不争”是消极的说法这一观点,强调道教“是要人顺应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因势利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老子》一书中,常出现“天道”一词,所谓天道是指天象变化的规律。老子讲的“道”是“先天地生”的“道”,不仅在层次上高于天道,而且也从根本上推倒了关于主宰之天的信仰。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贡献了第一个宇宙本体论——“道”的学说,意义十分重大。闵智亭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定“道”的内涵,结合他对“道”和“德”的阐释,认为“尊道”就是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贵德”就是做人要有崇高德行,这两项对现实社会生活是有重要意义的。

  3.道教修道的精义在于贵生

  在《道教修道的精义在于贵生》一文中,闵智亭指出,社会上一般认为道教信仰“修道成仙”是幻想、是迷信,这是因为对道教的“仙人”、“神仙”概念缺乏了解,是一种误解。他说所谓的“神仙”就是“调动自身的生理机能,使之生化逆转,延缓衰老,得以健康长寿”。“仙人是住世常年的寿星老人。”应当说,道教的贵生说既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关怀,对长生的美好追求,也在长期的修道养生的试验和实践中,对医药学和化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以为养生学是道教的独特学说,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重大区别所在,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

  尊道、贵德、贵生是道教的核心价值观念,闵智亭着重阐扬的道教核心价值观,构成了当代中国道教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围绕上述核心价值理念建设中国道教文化,一方面必能进一步激发道教的活力和生命力,一方面也必将有助于人类社会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矛盾的缓解,为人类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省民委办公室) 
   
吉林省宗教网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吉林省宗教事务局
主办地址: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编:130051